
國考面試形式2021年_國家公務員面試指南
進入面試的各位考生正在“快馬加鞭”不斷進行練習,希望提升自身面試能力,在面試中大展身手。對于國考的面試形式,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國考面試形式2021年_國家公務員面試指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考面試形式
(一)面試報到抽簽
考生一般7點30分前到達指定地點報到,考試工作人員核對考生身份證和面試通知書等相關證件。之后,考生抽簽確定分組和進場順序,有的地區是先抽分組簽,再抽順序簽,有的地區是一次抽取確定分組和順序,如:三(1),表示第三組第1個進場。個別地區會事先安排好考生的考場號和進場順序。
(二)候考
考生抽簽完畢后進入候考區等待考試,考試未結束不許隨便離開,有考場工作人員監督,上衛生間需要工作人員陪同。如排在下午考試,午飯也由工作人員送到候考室,防止泄題。
(三)進入考場
按照順序,輪到某考生入場時,引導員將到候考室宣布:“請_號考生入場”??忌S同引導員到達考場門口后自行進入考場。引導員不許直接叫考生名字,否則算嚴重違反考試紀律,一般引導員也只知道考生順序編號。
(四)答題
考生進入考場后,直接走到考生席,站定后向考官問好,得到“請坐”的指令后,考生可以落座。落座后,考生一般需要報自己的考試順序號,等考官宣布導入語后,考試開始。要特別注意,考生不能自報姓名,如在考場內自報姓名,考生會被當場取消面試資格。
面試中一般有題本,面試時間一般是15分鐘,題目一般是3道。
(五)退場
考生回答完所有題目后,主考官一般要問考生是否還有其他補充,考生此時一般回答無補充。主考官宣布考生退場,考生到候分室等候分數。
(六)公布成績
記分員收集各考官對該名考生的評分表,核算分數。核算完畢,交給監督員審核,監督員和主考官簽字后交給工作人員到候分室對考生宣布,也有的在候分室張貼。有個別地區是考生當場等待分數公布后再離開考場,這種情況適用于招考人數比較少的情況,大部分地區實行候分室制度。
(七)面試結束
考生得到分數后一般被要求盡快離開候分室,不得逗留和隨意走動??忌丶业却?,網站將公布入圍和體檢名單。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條標準,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標桿和方向。在面試中核心考察考生和報考崗位是否匹配,要想契合選拔標準,就要了解好干部的標準有哪些。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條標準,讓大家在面試中更有針對性。
一、信念堅定
作為青年人在內心要有對目標堅持的動力,這樣才能推動自己不斷的前行,青年一代應牢固樹立遠大理想。如果缺乏信念,會得“軟骨病”、會理想功利化、會信念脆弱。所以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筑牢堅守信仰的銅墻貼壁。
二、為民服務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唯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開展好基層工作。
三、勤政務實
勤政務實歷來都是好干部的標準之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勤政務實是對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做到這點,就會出現“假大空”、“虛偏慵”、“差不多”的現象。要想做好基層工作,就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干出群眾滿意的政績!
四、敢于擔當
黨員干部的敢于擔當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的精神?,F階段部分黨員干部還存在“不想擔當、不會擔當、不敢擔當”的問題,我們需要樹立重實干重實際的用人導向,增強干部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本領能力,才能培養出敢于擔當的好干部。
五、清正廉潔
黨的干部必須敬畏權利、管好權利。清正廉潔才能取信于民,這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黨員干部必須秉公用權,這樣才能養成浩然正氣,保持“出淤泥不染”的高風亮節,不在不良風氣和誘惑面前隨波逐流。
學習好干部的五條標準既是明確自己未來的工作標準,更需要知道如何在面試中靈活運用。接下來通過一道面試題共同感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好干部”標準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假如你被錄取,你會怎么成為好干部?
這是一道綜合名言警句的綜合分析題,在作答的內容中除了談對于好干部的五條標準的看法之外,還需要談自己在工作中如何踐行?,F在就給大家示范一下如何運用今天講解的內容進行作答。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會將好干部的五條標準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第一,在工作中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的理想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志存高遠;第二,將為民服務作為根本使命,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將工作的一切出發點放在為群眾服務上去;第三,求真務實、不玩虛招、真抓實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第四,將敢于擔當作為可貴品質,工作中講求原則,對矛盾和問題不敷衍、不回避、不推諉;第五,始終嚴守紀律,自覺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訓練題
熱點背景
“米粒雖小,尤見禮義廉恥”“節約事微,可助興國安邦”。走進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餐廳,墻上貼著的一副對聯立刻映入眼簾。
小小對聯,折射出社會文明新風尚。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這意味著,反食品浪費將從道德約束上升至法律層面。
模擬試題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會議審議這意味著,反食品浪費將從道德約束上升至法律層面。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1.概括話題,表明主要態度。
我國餐飲浪費的問題一直存在,甚至成為了一個頑疾,遏制浪費食品亂象,立法是首選的有力武器,將反食品浪費從道德約束上升至法律層面是十分必要的,這部法律草案有利于最大限度發揮法律力量,從各個環節避免食品浪費,捍衛糧食安全。
2.分析舉措實行的目的、意義:
(1)背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年,全社會都在提倡“光盤”行動,近段時間,餐飲浪費現象得到明顯遏制,適量點餐、剩菜打包已經成為很多人在外餐飲消費的習慣,在全社會范圍內,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日趨濃厚,“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制止“舌尖上的浪費”也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說明制止餐飲浪費工作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當前糧食浪費問題在不同領域、不同環節仍不同程度存在,全社會節約意識仍較為薄弱,制止浪費相關約束機制還不健全,針對食品浪費中的突出問題,亟待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引領和規范作用。
(2)意義:
第一,反食品浪費法的制定,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理念。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中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于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為遏制食品浪費提供了法律依據。
第二,有利于發揮法律力量,從各個環節避免食品浪費,捍衛糧食安全。反食品浪費法的制定,強化了食品浪費行為剛性約束,從法規層面使飲食行業的從業者和消費者雙贏,有利于遏制食品浪費的勢頭,厲行節儉,把我們中華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傳承下去,也有利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第三,有利于在遏制食品浪費治理領域,形成“德治”與“法治”雙管齊下的治理格局。制止“舌尖上的浪費”,踐行“光盤行動”將不僅僅是一種道德約束,更是上升至法律層面,在雙管齊下的治理格局之下,形成“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社會風氣和法治思維,進一步彰顯、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3.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問題
但是反食品浪費法在具體操作實施方面,仍存在一些難題,比如:(1)食品浪費的標準如何界定。如什么樣的情況屬于“明顯浪費”,廚余垃圾處理費該按什么標準收等,如何找準法律的切入點,避免大而全小而全,著力解決突出的問題,以保證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2)在執法過程中還要面臨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解釋和適用法律的問題,例如,每個人食量不一,不宜用相同標準規定浪費的額度;倡議餐廳推出小份菜,但規格需要設定統一標準,這樣才能作為監管處罰的依據;針對餐廳“誘導”消費者點餐的行為,要區分清楚服務員是在推薦優惠促銷餐品還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誘導;(3)對于食品企業而言,如何處理“臨過期”產品始終是困擾經營者的難題,由此產生的食品浪費問題需要綜合考慮。
4.提出落實建議、措施
第一,進一步細化落實條款。接下來,政府部門應在法律基礎之上,結合不同地方、不同群體的飲食文化,制定具體的規定條款。要在明確立法目的、尊重法律文本的基礎上,界定清楚食品浪費行為的標準和范圍,形成合法正當的行政執法裁量基準;同時,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如公共用餐、單位食堂、學校用餐、宴席用餐、餐飲外賣平臺、超市商場等各類主體責任等等。
第二,強化各主體責任落實力度。一方面,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率先發揮示范作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細化完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范,加強管理。公務活動用餐應當推行標準化飲食,科學合理安排用餐數量、形式。另外一方面,餐飲企業自覺落實責任。飯店需主動提醒適量點餐,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的選擇。主體責任方細化用餐規范后,飯店一定會“適者生存”,遵循規范,細化服務。比如,推出不同規格的菜品,比如半份、少油、少鹽等;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團體餐也可以進行“量大、量小”的選擇,不同于以前僅僅是不同品類的搭配;在餐廳和餐桌醒目位置放置“適量點餐”等標語,使顧客既能享受美食,又不浪費糧食。
第三,加強執法監管。有關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各類責任主體單位、企業的等監督力度,對于餐飲服務提供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行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如果消費者造成明顯浪費,餐飲服務提供者可以收取處理廚余垃圾的相應費用;對于各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平臺中,存在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等違反規定的行為,也應責令整改,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進行制度性探索,完善配套措施。如建立捐贈需求對接機制,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向有關社會組織、福利機構、救助機構捐贈尚在保質期內可安全食用的未售出食品;發起“共享糧倉”愛心行動。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企業、單位,都可以把剩余的食材放入“共享糧倉”,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免費領取。這不但避免了浪費,而且通過共享余量食品的方式實現了“物盡其用”。